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18 03:03: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铁政办发[2003] 33 号

关于印发《铁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五月十九日


铁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防治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的通知》(辽政办传[2003]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财政要建立防治“非典”专项基金。凡用于防治“非典”的各项资金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专户统一管理。主要包括:
(一)动支预备费。
(二)当年安排的卫生专项。
(三)预算外资金用于单位的专项支出部分压缩10%。
(四)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五)社会捐赠资金。
第三条 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和使用。具体使用范围:
(一)购置防治“非典”必要的设备及防护用品。
(二)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救治费用。
(三)未参加有关医疗保障制度的城镇困难群众中的“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救治费用。
(四)补助外地流入我市的“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个人无力负担的救治费用。
(五)防治“非典”卫生医务工作者及有关人员的特殊工作补助。
(六)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四条 防治“非典”专项资金要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拨付程序。
(一)用款单位要根据防治“非典”工作需要,向同级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提出需求计划。
(二)经同级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报财政部门
(三)财政部门根据经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及时拨付资金。
(四)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资金调度。对经本级政府确定的预算资金和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要在2个工作日内拨入财政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帐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
(五)有关部门、单位收到的捐助防治“非典”资金,要在5个工作日内拨入财政专户。
第五条 建立防治“非典”专项资金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责成专人负责建立专帐,对防治“非典”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在每日15时前由各有关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下级财政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 加强防治“非典”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各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接受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挤占、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等违纪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七条 本办法由铁岭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如上级出台新的办法,按新办法执行。


化学矿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化工部


化学矿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987年12月5日,化工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化学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根据《化学工业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化学矿生产企业用以指导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其实施情况可作为评选优质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评选质量管理奖等的考核依据。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 为了保证化学矿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可根据需要,在矿长领导下设置独立的专职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
第四条 监督机构既承担化学矿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检验业务,又负责监督企业的出矿产品质量。
第五条 化学矿实行矿、车间(工区)、班组三级检验制度,建立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的质量检验网。监验机构可以设置若干检验室(小组)负责具体检验业务。
第六条 检验机构的负责人,必须由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组织能力、熟悉产品技术标准和监督检验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大中型企业可配备工程师(或相当于工程师)以上技术干部负责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他们的任免要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 对检验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对现有检验人员应抓紧组织培训,要抽调年富力强、有文化、有经验的同志充实检验队伍。企业的主要质检人员的文化、专业水平经过技术培训后要达到中专以上。检验人员经化学矿监测中心或各省化工厅(局)组织技术认证之后,发给操作合格证。无证人员不能出具检验报告单。检验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八条 全体监督检验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实事求是。
第九条 企业不准将质量指标包给监督机构。对其人员的考核奖惩要依据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除其科技人员的待遇与其它部门科技人员相同、检验工人与工作条件相近的生产人员相当外,不得与企业产品质量指标直接挂钩。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化学矿生产企业要保证其监验机构在排除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职权,并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质量情况。凡对检验工作进行干扰,对检验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企业监督机构要建立并执行各项保证检验质量的规章制度。
第十二条 企业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切实做到“五不准”。
1.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矿和销售;
2.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投料;
3.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4.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未经监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5.不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伪造商标,假冒名牌。
对于违背这“五不准”的企业要坚决追究其领导人责任,严肃处理。
达不到标准规定等级的,但仍有使用价值的“处理品”,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低价销售,但必须标以显著的“处理品”字样。
第十三条 监验机构应严格执行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于矿石取样点、取样量、取样比、取样方法、检验项目和方法、检验指标、数据处理、结果判定、信息传递等内容事先必须使检验人员真正掌握。
第十四条 进矿的原料、矿山企业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不许投入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和出矿销售。
第十五条 监验机构必须检查矿产品的包装。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包装袋上必须有产品名称、质量等级、重量、生产日期、企业名称、发贷日期等显著标志。
第十六条 监验机构要经常访问用户,及时处理质量异议,掌握市场动态,跟踪产品信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第四章 仪器设备及环境
第十七条 监验机构及检验室(小组)都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其性能和精度要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磷矿企业要配备氟离子电极测定装置、一氧化碳测定装置;硫铁矿企业要配备有效硫测定装置、极谱仪(或原子吸收装置)、分光光度计和氟离子电极测定装置;含钾矿种矿山要配备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装置等)。其它类型矿山,也要有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应保持技术档案完整。计量器具应有经计量机构检定的合格证书和技术资料。
第十九条 监验机构要有专门的检验室(基本条件见附件),其面积和布局要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可根据矿山具体情况,设置化学分析室、化学处理室(备有通风柜)、天平室、加热室、制样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
第二十条 检验室环境条件应与检验业务的技术要求相适应。

第五章 工 作 质 量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验人员都必须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以标准为准绳,以数据为依据,对产品质量作出明确判定。
第二十二条 检验报告发出之前,应经过严格的审查手续,经有关人员和监验机构盖章后方为有效。
第二十三条 矿山企业应设立质量奖,对成绩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职造成损失或违反本细则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应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矿山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贯彻本细则的实施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化学工业部化学矿山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化学矿山生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室基本条件
一、化学矿山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应根据任务分设若干检验室,负责具体检验业务。
二、检验室的负责人应由从事检验工作三年以上技术干部或从事检验工作五年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工人担任。
三、检验室应制定以下几项必要的基本规定,并认真执行。
1.检验工作制度,包括检验业务范围,受检产品目录及检验项目、检验周期、检验规程等。
2.各类检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3.检验样品的抽取、收办、保管和处理制度。
4.检验用化学药品、试剂、标准溶液、标准样品、基准物质的领用、保管制度。
5.仪器、设备、器具的验收、使用、维修和计量标准等管理制度。
6.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包括分析检验的原始记录、台帐的报表、计算数据的处理、复核、审定,检验报告的填写、报出等。
7.产品的技术标准及文件、资料的使用、保管和建档管理。
8.安全、卫生、保密制度。
四、检验室必须具有被检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现行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资料。
五、检验室应具备的检测手段
1.应有被检产品、被检项目所必需的装置、仪器、设备、量具、容器、用具、工具、工作台等检测手段,其性能、精度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并保证其准确可靠。
2.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标准样品、标准溶液及化学药品等要有专人管理,由指定的操作人员使用。
3.仪器设备要有操作规程和技术档案,技术档案中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验收调试记录,操作使用记录,故障维修记录,量值校准记录及其有关技术文件。
4.计量仪器、器具应按规定周期由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校验,玻璃容量器皿应定期标定,其校正值应计入检验结果。
六、检验室应具备的工作环境
1.检验室的建筑结构、面积、墙面、地面和照明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的安全、卫生、生活设施,以保证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便于操作。
2.检验室应与生产车间分开或采用隔离措施,以防止烟雾、粉尘、振动、噪音和电磁辐射等对检验工作的干扰。
3.根据检验标准和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检验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符合检验测试要求。
4.检验人员进入检验室之前要更换检验服和工作鞋,去现场取样时,应换工作服。
5.检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与检验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检验室,检验室内不准进行与检验工作无关的活动。


论当前对典当行业立法的必要性

郭辉


  典当这个古老的行业自1987年在中国大陆复出以后,全国典当业一直处于多头管理、高速发展、混乱经营局面。其主管部门历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管理规范也由《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到《典当行管理办法》和《典当管理办法》,但是部门立法的缺陷一直困扰着典当业的健康发展。
  (一) 关于典当立法管理的争议
  我国典当业据说肇始于南朝,在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兴衰沉浮后又重新发展起来,但是从标志着新中国典当业复出的四川成都华茂典当行成立之日起,①典当业是否应当统一立法就一直伴随着争议。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一度被禁止,通过专门的立法规范典当业已无必要,对于民间尚存的部分典当行为,沿用政策、司法解释等进行调整。如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第58条和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0条均对典权制度作了肯定。典当业重新兴起以后,如何通过立法规范典当业,在政府管理层和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在政府方面,起初典当行被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从严管理的政策;2000年6月典当业监管由国家经贸委接管并宣布“取消典当行金融机构的资格”,而作为特殊的工商企业,放宽典当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典当行从事动产和财产权利业务;2003年7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商务部组建后负责典当业的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的频繁更换,典当企业从“金融机构”到“特殊工商企业”再到“比较特殊工商企业”的角色定位变化,不仅仅是机构改革的需要,实际上更主要反映了政府管理层对典当业的性质认定至今尚未达成稳定共识。 在法学界方面,关于典当业的立法形式,一直有两种主张:一是在《物权法》的“质权篇”中增设“营业质”一节;二是专门制定一部典当商法。2002年12月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未有营业质权的规定,2005年2月商务部和公安部又联合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克服典当管理规范效力不够的缺陷,在梁彗星教授和王利明教授牵头起草的《物权法》(草案)中专门设定了营业质权,如果这一规定得以采用,典当业的专门立法在短期内已无出台可能。而“营业质权”相关规定能否覆盖实践中的“典当”行为在法学界也存在不同看法,在《物权法(草案)》四次审议过程中,有关“典权”的规定两次写进去,又两次被拿掉,这说明立法机关和法学界关于典当的立法争议的确很大。 正是政府和法学界对典当业认识的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典当业至今尚未纳入法律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典当业务与上游的银行担保业务、下游的寄卖业务因混同产生争议时,因现有的《办法》效力不足,许多正常的典当行为也陷入法律管辖的飞地,而一些新业务如关于股票质:的处分等更是无法可依。
  (二) 《办法》的层次和效力低下
  我国的典当行业尽管恢复和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管理规范的层次低、效力不高,不能满足实践需求。《办法》就其法律等级和效力而言,属于行政规章,层次和效力低于法律、法规。这在立法管理上至少产生了两个不利于典当业发展的后果:第一,它不能阻止国务院其他部门及地方立法机关制订相关规章,造成部门多头管理上的混乱;第二,当国务院其他部门及地方立法机关制订的相关规章与《办法》不一致时,是根据规范制定机关的层次还是根据规范颁布的时间先后确定其效力,我国法律无明确规定,因此造成企业依法经营时无所适从。现实情形正是如此,由于尚无国家统一权威立法,尽管《办法》全面规定了典当行的性质、主管部门、设立及变更和终止程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罚则等,但在具体执行时,特别是进入法庭诉讼时,其依据就各取所需。因为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行业规定及省市地方立法规定的原则不同,从而导致典当行业经营和发展中纠纷增多,一些典当行为的有效性只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主管机关的“复函”予以肯定,如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戴文林、戴文治诉高学孔房屋典当纠纷如何处理的复函”中关于“绝卖”的回复和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典当行从事房屋抵: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关于“不禁止房屋抵:贷款业务”的回复等等。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严重影响企业的永续经营。
  (三) 《办法》部分重要规范或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办法》部分重要规范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如《办法》虽然允许典当企业成立分支机构,但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如何,《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办法》第53条笼统的规定,对属于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当物,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扣:,并依照此时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但何谓“国家有关规定”,也没有明确,实践中无法操作;对于当物毁损,典当行进行赔偿方面也没有详细的规定,实务中只能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处理,使《办法》作为特别法的作用大为降低;按照《办法》规定,房地产、汽车等绝当后,当户应当前来办理登记过户手续,但在典当实务中当户往往拒不履行义务,因《办法》与公安部门的车辆登记管理规定缺乏上位法上的衔接,此时若典当公司单方面办理过户手续,通常被有关部门依法拒绝等等。《办法》中这类因过于抽象而不便于操作的规范还有许多,与其通过权力有限的部门制定效力部高的实施细则,还不如制定一部权威的商法典一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通过制定典当法,还可以为典当业者提供一个更有保障的权利救济渠道,如在正常的典当活动遇到有关部门的依法拒绝、阻碍和消极不作为时,典当企业可以通过司法渠道保护自己的利益。
  (四) 与典当业相关的主要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
  调整我国现今典当业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中有关质:的规定;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设立和营运的规定;国务院其他部门颁布的涉及典当业的规章、地方机关有关典当业的规定等等。由于“政出多门”,这些规范或衔接不好或相互冲突,影响典当业的健康经营。其中最为理论和实务界所病诟的是《办法》与《担保法》之间的冲突,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质:权是一种营业质权,流质约定无效;而根据《办法》,典当不仅是一种营业质,出质人还可以不动产抵:而获得融资,质权人因此获得抵:权,这表明典当企业因典当行为所获得的权利与营业质权有所不同,因此,《办法》中承认流质约定有效。在此情形下典当公司到底应该适用《担保法》还是适用《办法》呢?从法律效力层次看,前者的效力无疑高于后者,但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看,后者又应优先于前者,典当业者因此陷入无所适从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