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一九八0年进出口商品议定书

时间:2024-06-01 01:12: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一九八0年进出口商品议定书

中国政府 菲律宾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一九八0年进出口商品议定书


(签订日期1980年4月21日 生效日期1980年4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本着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关系的愿望,经过友好商谈,就一九八0年两国进出口商品货单达成协议如下:

 一、中国方面准备在一九八0年从菲律宾进口以下商品:椰子油二万五千至五万公吨,精选铜矿五万至十万公吨,圆木和木材五万至十万立方米,胶合板三万至四万立方米,聚氯乙烯树脂二千至三千公吨,精制甘油二百至四百公吨,一定数量的原糖、铬矿、电石和电视机显像管,以及其他商品。以上具体商品的进口将按照中国的需要和菲律宾的供应可能而定。

 二、菲律宾方面准备在一九八0年从中国进口以下商品:原油一百万公吨,汽油十五万公吨,无水硫酸钠二千公吨,冰醋酸一千二百公吨,白矿油三百五十公吨,磺胺五公吨,扑热息痛五公吨,一定数量的机械和设备、矿产和矿产品、其他化工原料,以及其他商品。以上具体商品的进口将按照菲律宾的需要和中国的供应可能而定。

 三、上述商品的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将由两国的贸易机构或进出口商安排。双方应共同争取达到其双边贸易的进出口货值大体平衡。

 四、双方同意,上述拟议中的交易对两国贸易机构或进出口商之间的其他贸易交易并无限制之意。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一日在马尼拉菲中联合贸易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签订,正本两份,每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菲律宾共和国政府代表
   中菲联合贸易委员会          菲中联合贸易委员会
    中国代表团团长            菲律宾代表团团长
     奚 业 胜             F·G·瓦来达
     (签字)               (签字)

济南市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规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规定
济南市人民政府



现发布《济南市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规定》,自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计划、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应当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做好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工作。
第三条 禁止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加油站销售含铅汽油。成品油批发销售企业一律不得向本市批发销售含铅汽油。
第四条 凡本市燃用汽油的机动车必须使用无铅汽油,禁止使用含铅汽油。
第五条 汽油销售企业(加油站)销售的无铅汽油的含铅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第六条 汽油销售企业(加油站)应当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销售无铅汽油,不得擅自提价销售。
第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汽油销售企业(加油站)销售含铅汽油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本市机动车使用含铅汽油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驾驶员处以200元的罚款,并处以暂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
第九条 汽油销售企业(加油站)销售的无铅汽油,含铅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由技术监督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汽油销售企业(加油站)擅自提高无铅汽油销售价格的,由物价部门依据物价管理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缴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1998年5月5日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派人员工资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财政部 等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派人员工资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1997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发展,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是指经外经贸部批准有权经营外派劳务业务、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持有有效《外派劳务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外派劳务人员是指经企业组织在国(境)外为国(境)外雇主提供服务的个人,包括已派出和已经招收而尚未派出的个人。
第四条 对于在派出期间与原工作单位仍保持劳动合同关系的外派劳务人员,企业可以向其收取服务费(即管理费和手续费),原工作单位可以从服务费中提取补偿费。服务费总额不得超过劳务合同工资(扣除驻在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下同)的25%。补偿费提取的比例由企业与原工作单位商定。
对于无工作单位或在派出期间与原工作单位脱离劳动合同关系的外派劳务人员,企业收取的服务费不得超过劳务合同(指企业与劳务人员签订的外派期间的合同,下同)工资的12.5%。
对于与企业具有劳动合同的外派劳务人员,企业收取的服务费不得超过劳务合同工资的25%。
第五条 企业收取服务费原则上应在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前一次性收取。一次性收取有困难的,由企业与劳务人员协商解决。
根据我国国情,企业收取的服务费主要用于组织和管理外派劳务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派人单位为外派劳务人员保留工作岗位及仍在国内享受的某些福利待遇。
第六条 外派劳务人员出国费用,包括护照费、签证费、体检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均由外派劳务人员按实际付费金额自行负担。
企业可预先收取上述费用,按实际发生数结算,未用完部分应如数退还,超额部分由外派劳务人员补交。因不可抗力造成外派劳务人员未能派出的,外派劳务人员无权要求退还企业已支出的费用。
第七条 企业收取的服务费已包括企业在国(境)内、外管理外派劳务人员的费用,企业不得在收取的服务费及第六条规定的费用之外,以任何理由另行收费。
第八条 与外方雇主签订的劳务合同,未能履行、部分未能履行、雇主拒绝或拖延支付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所得,如非因外派劳务人员责任造成,企业应负责交涉。交涉不成,企业除按比例减收或退还服务费外,还应按执行合同时间比例赔偿劳务人员负担的第六条规定的各项费用。
由外派劳务人员违反劳务合同引起的上述后果,外派劳务人员则无权要求减收或退还已收取的服务费及其自行负担的费用。
第九条 外派劳务人员按约定交纳服务费后的工资净额及奖金、加班费等归外派劳务人员所有。雇主通过企业支付的,企业应及时支付给外派劳务人员,不得拖延或拒绝支付。
第十条 为保证外派劳务人员履行劳务合同,企业可以向外派劳务人员收取不超过劳务合同工资总额的20%的履约保证金。
外派劳务人员履行了劳务合同并按期回国的,企业应如数退还履约保证金本息。
外派劳务人员未能履行劳务合同或滞留不归的,外派劳务人员无权要求退还履约保证金本息。
企业收取履约保证金的时间不得早于外派劳务人员取得出国签证的时间。
第十一条 企业和外派劳务人员应就上述事项及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事项签订书面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签订合同时,企业应向外派劳务人员出示同国(境)外雇主签订的劳务合同。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企业,外经贸主管机关可以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吊销外派劳务经营许可证,及至终止、取消经营权等处罚。企业违反规定收取的费用,应如数退还外派劳务人员,无法退还的应予以没收。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过去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改按本规定执行。